允中教师学园“古文经典教育”师资课程·教师心得

2022年允中教师学园“古文经典教育”师资课程

·      马红梅老师:阅读经典不能让书本将自己俘获,而要学会归零,把读到的东西都放下来,不离本心,以此实现自身对生命的觉悟。元典阅读之难不在于文言文的表面形式上,在于你很难设法去实证里面的东西。唯有真修实证,知行合一,才能实现“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中国文化是实证体验,绝对不是义理和道理。一个成功的人不是靠物质来衡量,而是平淡虚静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生死的主人。

·      郝芳老师:感恩这两个字,在半百之年,时常感慨!这是多大的缘分让我有幸走进允中聆听老师们的精彩厚重的讲座!几乎两耳不闻天下事的心态被德音老师柔和清爽的讲授缓缓唤醒!我虽然是英语专业,平时兴趣爱好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但是确实是流于数量和形式层面了。对于经典的内涵和在生活中的渗透修炼,还是从这次听讲座才有意识和觉悟的!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研员,对于教育的思考太欠缺了。安逸自乐的心态让舒适圈不断扩大,渐渐地似乎远离了社会身份职责……

老师说面向未来,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好像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大脑已好久停止专业思考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一字一句的隔着屏幕聆听生怕错过一个字!最近两年在同道书友的帮助引领下读了一些经典,今天的讲座听起来有一点基础,所以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进行!很多理念名句在老师的解读下若有所悟!不可思议不是不能思议。国学教育之“道”的规律:闻道、慕道、体道、证道 !开始有了感触!之前只知道真善美,今天知道还有圣健富!嗯!明典、乐教、医道、修身,要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习惯,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允中师道碑:以天地为师,以圣贤为师,以元典为师,以戒律为师!慢慢地静心觉察自己!习气、自觉、自律!

·      唐桂华老师:要使我们的国学课真正落到实处,老师们首先要静下心来,在中国文化和元典的学习上多下工夫,必须下大力气,花大时间,通过读元典,拓展思维认识,提升悟性,培养正气。读经典时,要全心投入,由浅入深去读,先从简单地去读,反复去读,去理解,去感悟,去反思,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静下心来读书,反思。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

·      常利菊老师:古诗文教学最大的难点是教师和学生都融入不到古诗文中,教是教,学是学,无法打通教与学的节点。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因为只有自己从诗文中进去,才能带着学生从古诗文课堂上出来,才能把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古诗文才不至于枯燥。其实,无论是古诗文还是国学经典,我们都要做到知行合一,以言传身教来带动自己的教学,把自己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基本功的训练是有一个枯燥期,这就好比爬一座高山,越到高处越累,但是站在高山上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一直在吸引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把一件事坚持十年,总会有所收获。

·      谭思梅老师:在教育越来越内卷的大环境下,语文学科显得有温度,也是最容易慢下来的学科,老师要学会带着孩子们放松,试着用文武之道的智慧,张弛有度地来组织课堂,引导和带领孩子们读一些对于考试“无用”的书、做一些与考试“无关”趣味探索,让孩子们真真能体会到学习是有快乐的,比如经典吟诵,整本阅读。其实这些在短时间内看起来似乎是无用的,但就是这种积累,才能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可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李海侠老师:阅读是伴随我们终身的学习方式,我们自身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读圣贤书、读经典书。阅读写作自成一体。对于写作应先教给孩子正知正见,再教给孩子写作方法。让孩子发挥天性,独抒性灵,不迎合不讨好,保留真性情。在学习国学,教授国学的道路中,我将以百折不回之真心,实现万变不穷之妙用。

·      杨帆老师:静坐长思能让我们学会表达和倾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和行动。希望在以后的教育中我能把老师所讲的融合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时常体悟和实践,让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开出更美的花。

·      高可贵老师:“不能悦己,何以动人?”很多讲者、行动者常埋怨自己的听众、受众不乐意听、不乐意从,却忽略了自己语言、内容、方式、内涵的单调与无趣。修身为立命之本,不管是任何时候、任何场景,都先要从修己做起,这样才有可能感动他人、感染他人。

·      孙小玲老师 :德音老师带着大家在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经典中游刃有余自由旅行观景,以经解经,在游戏中感悟圣贤经典与生命真相的融合!敬佩之余,提升了我的文化自信和信仰!

·      徐靖老师:彭林老师的《文字学基础》,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够潜心的去学习,坚持下去还是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之光,引导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快而洒脱。正确的运用国学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结合当今社会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法,努力工作,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魏永茂老师:敬畏元典,“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持续涵泳,做长久功夫。“学而时习之”,努力知行合一。

·      王蓉老师:整个课程容量大,信息密集,能量暴增,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刷新了我的认知储备……“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自己活个明白,终身学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真正不枉此生!

·      白雪老师:读书学习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今天有幸跟着老师们一起学习,真是让人精神爽朗,感受颇深。

·      白小伟老师: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老师们能够追本溯源,抓住文化的根本,“本立而道生”,掌握了方法和规律,学习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汲取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陶冶思想情操。

·      鱼婷婷老师:在这次课程中,我们以古之圣贤为师,学“道”、论“道”,那么如何用“道”来引领教育,如何借“道”之势,与孩童沟通呢?我大致总结了几点:1.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爱感化孩子。2.善念——静则一念不生,动则止于至善,用善引领孩子心智。3.自修——不能悦己,如何动人?关照内心需求,先自我教育,再实现教育他人。4.慎独——慎隐揉,慎所修。用敬畏之心做教育,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的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了数千年,这是古之先贤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是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智慧箴言。希望我们可以化身前辈与后代的使者,把这些古人呕心沥血之作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带给他们新的启迪。

2015年允中教师学园国学素养培训

·      贺振梅老师:通过培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是让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学会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人生。

·      任静老师: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能启迪思想,开阔心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

·      张彩艳老师:此次培训令我难忘,德音老师、罗艺峰老师,他们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言语,给人以心灵的洗礼。让我们的心中多了美好的梦想,让我喜欢上了国学,希望今后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

·      贺春艳老师:感谢老师的启蒙,让我知道怎样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去开启自己的国学之路,虽然对我来说现在只是空白,但我坚信,我会坚持绘制出美丽的蓝图,并将国学用到我的生活中,用在我的教学中。

·      孔伶俐老师:这次培训简直是给我的精神洗了一个澡,给我的灵魂加了一些油,我觉得自己焕然一新了,真心感谢这些可敬的老师们!

·      拓奕璞老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现与觉悟,而不是强加与填塞”,当我听到德音老师讲到,让我顿时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

·      任维亮老师:“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这是德音老师讲课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      尚芳莲老师:听着老师的课,原来国学里的人生道理就是指明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道路时,能够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2014年允中教师学园国学学习班

·      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是为人处世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自修计划:努力学好国学经典,内强素质;欣赏国乐,在音乐声中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

·      国学是中国的国粹;面对国学,我们都是小学生。要把国学贯穿于教学中,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不断学习。国学教育要符合国学学习的规律。另外,身体教育十分关键,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生命质量,为他们打下终身健康的良好基础,才能强国。

·      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德音老师讲授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及准确定位。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 ,首先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自我教育,教与学是主客一体的。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坚持“精神营养餐”,开展健身、修身、正心的活动,坚持听国乐,看与中医有关的书籍 。

·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源,自主感悟,把经典读顺、读通、读出美感。牢记德音老师 “一分钟不嫌少,一辈子不嫌多”的教诲,从自己的课上分一点时间进行国学教育渗透,并坚持做下去;计划:班会课听一段雅乐,早读抽5分钟朗读经典。

·      人格养成教育是教育之根本,我们要在学生面前把心打开,倾听学生的心声。严于律己、正人先正己,修习“为师功过格”;把 “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追求。

·      中医与我们每个人、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次我了解到中医养生的要点是理气、调整心态,气顺、心态好便自然健康。养生即为养心,用老师教的“静心、呼吸、身体运动”疏导学生的身体能量,解决青春期浮躁不安的行为表现。

·      教育应当是灵魂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理性和知识化教育,应注重学生情商和智商的培养。班主任的工作使我全新的认识到,教与学是主客一体,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是一种心灵的共鸣。

·      通过学习明白了中国传统的国学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把国学的智慧运用到工作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不能悦己,如何动人”,对自身而言,通过掌握的国学知识,敞开自心,打开学生的心,建立起师生交流的平台。

·      养正启智、和谐人生,润物无声、诗礼齐家;国学教育应从小开始。感受到导师、教授们对中国教育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老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我回到农村小学后,当学以致用,用最新最合理的教学理念指导工作。

·      健康的状态不仅是身体上,更表现在心理上;健康的人应该是精气神饱满、体质优良、情绪稳定、朝气蓬勃、还要有抗压能力、平衡能力、适应能力。好的环境是教育的一半,学生的人格养成需要我们去创建一个好环境。学校、家庭需互相配合,成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核心力量。

·      国学教育,让我明白中华传统经典的巨大魅力。爱课堂,爱学生,爱班主任,这就是师德。保证每节课在讲台上精神焕发,包容学生,处处体谅,能真心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舍得下功夫。

·      通过此次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如何做一名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      从德音老师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平静、淡定、优雅,什么是真正的美,从内向外散发那种内在美,我特别希望自己也慢慢靠近这种美。愿从现在开始,真正地去学习,坚持修炼自己的内功,充实自己的同时让学生受益。

·      “沉静,端庄,天真活泼”“宽容,耐心”“感召,发现”这些思想对我启发很大,正是我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希望在今后多接触,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性情。

·      收获最大的是,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音乐对个人修养生活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应有爱心,耐心,恒心。教育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学生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

·      传统文化不是腐朽过时的文化,它蕴藏着伟大的智慧,是我们要珍视和学习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实用的教育思想。

·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所在,是民族的根。结合时代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容,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与生活中,都可以渗透进去。

·      国学教育是对治当今教育社会乱象的良方,是人的回归的必然选择,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动力。

·      国学教育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使人找回一片心灵的净土。

·      传统优秀文化的巨大教育功能及智慧,极大地启迪人的思维,令人深刻反思教育的本质,对指导以后教学有积极意义。

·      校园环境创建计划:每天定时播放古典音乐;在校园围墙上绘古典诗句、山水、圣人像等;开设书法、美术兴趣小组,带动校园文化新环境。

·      国学学习培训就像名师指路一样,能提升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能开阔视野,让我们活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意义,希望这样的培训多一些。

·      加强文化建设,以积极的健康理念指导校园文娱活动;重视国学普及阅读,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听高雅音乐,培养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正确人生目标的学生。

·      国学是一种精神食粮,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养成,有利于以愉悦从容的心态投入事业和生活中。

·      修身的内涵,教育的本质,人格的养成,为师功过格,读书礼仪,健康的标准等内容对我的教学启发性很大,也追促我做到“教学相长”。

2013年允中教师学园榆林市“百校千师”骨干教师培训班

·      德育教育离不开国学教育,它竟然会润物无声地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身心,进而有利于国家的昌盛。我们要在国学文化中汲取养分,将经典诵读带进课堂,引领学生走向上的人生,培养学生真正的民族气质,实现文化传承。

·      教书育人必先正心,修己身,养己性。

·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和前提,关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人格健全和民族复兴。

·      德育是立身之本,关乎国家安危。一定从老师到学生,点滴做起。国学教育是道德与修身的教育。要提升自己,培养师德,从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身为人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

·      教育必须从“心”出发,身心合一。

·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立德、做人、处事。

·      德育教育不只是品德教育,还包括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

·      德育教育可以为教学和做人提供方向、动力和智慧支持。

·      德育教育不仅体现在说教上,还体现在身教以及德音老师讲的“视觉、听觉” 良好环境的创建。

·      德育教育要渗透在教育和生活的每个细节,这是每位老师、家长及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      德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教师的要求。

·      育人,心中要有大爱。

2013年允中教师学园云南腾冲县骨干教师国学学习班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一代人”有重要作用。国学对学校教育中培养人的性格、塑造人的灵魂有巨大的作用,整体提高国民素质。

·      美育与德育之融合,于教育有极其大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国乐、国学,于人格养成有极其重要之作用。

·      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多少听到了一些中国未来教育的希望之声!

·      此次培训,收获颇多,使我对国学知识的广博与深奥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们讲解、示范都深受启发。但是,这么有价值、有文化造诣的讲座,时间太少了些。

·      首先要坚持三叠腰,饮食也要有所调整,有选择地听音乐,让学生渐渐接触国学,先从自身做起,读一些老师们推荐的书目等。做好每日菜单的每一件事。

·      重拾被遗忘的教育目的,即培养人,而非全部为了成绩。

·      按照德音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每天抽出时间来,读一段经典,听一段国乐,做一套中医保健操,坚持!!!

·      我会不断加强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把国学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努力做到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成绩卓著。

·      对以后的教学开始进行反思,并打算培训结束后回学校进行国学教学的初探。对我以后个人学习方面有了新的启示,自己先进行国学的学习并坚持。

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过程。

·      自修计划:合理搭配饮食;加强身体锻炼;学习国学常识,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加强内心修养,多做旁观者(旁观者清)。

·      以乐教为中心,音教为重点,修身为长远计划,弘扬本土音乐。快乐从教,愉快生活。

通过此次学习,我对终身学习,自身修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修身,不断地净化灵魂,传递国学经典,潜移默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      最大的收获在于心态上得到了洗礼,体会了控制型的教育不是好教育的含义。

·      多诵读经典,用知识使其心智明朗;老师的心态要放正,为师要多学;对家长多进行教育、培训。

·      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但最基本的是做到言传身教。

·      让我领会到中国古典音乐和国外古典音乐的艺术美;领会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国学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还想深入了解国学中音乐与美育、德育之间的促进关系,如何利用美育提升德育。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