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允中教师学园“乐教”师资课程
· 张娜老师:音乐传递着一种和谐的关系,通过倾听古典音乐可以让我们凝心静气,还可教会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人或做事应尽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景象,而非困于日常琐事或闲言碎语之中,否则这样的人生太为悲惨。听古典音乐是一种向美向善的人生方式,它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心情愉悦,神清气爽。这样我们的健康才能达到极致,我们的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也会高效。心情愉悦可以使整个生活或工作氛围和谐祥和,家庭和校园才会健康发展,这样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 全民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不少中小学生穿着名牌鞋子和名牌服装,甚至有的还用着名牌手机等。可影响我们心灵,影响我们思想感情的音乐怎么能随便往耳朵里塞呢?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潸然泪下,倍感惭愧。在自责的同时我突然觉醒:作为一名小学教育者同时也作为一名母亲,我没有给我的学生,给我的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那么从此刻起,我要对孩子们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培养美丑好坏观念,引导先静而后听,让他们做到耳静,体静和心静,做高雅之人!在中国这片祥和的沃土上弘扬中国文化和本土文化!
· 邓舒月老师:我之前在下课时间,经常会播放一些类似DJ或很土的网络歌曲,我当时在想,孩子们一年级难道不应该是喜欢儿歌吗?为什么会喜欢“38度6”“科目三”这种歌曲,但由于我是新任教师,我想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我还是播放了他们喜欢的歌曲。今天听了老师所讲我才明白,并不能这样,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水平,孩子没有判断好坏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今天我也学到了一个好方法,在读文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雅乐,雅乐听得多了,自然这些俗乐入不了耳。
· 路娟老师:在我的语文课上,音乐会不拘形式的出现,创设情境时会有,角色表演时会有,朗读课文时会有,课本剧表演时更会有。一天课上,电脑突然跳出来一个广告,播放了一首网红歌曲《大香蕉》,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孩子们面面相觑,萱萱说:“路老师,我们村的广场上会放这首歌,我奶奶带着我去跳广场舞。”网络歌曲已经侵蚀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节奏感强、歌词没有深意,但是孩子们学起来朗朗上口。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孩子们都说喜欢,追溯其歌词讲的什么,孩子们答不出来,只说是家里、广场、超市等公共场所都会听到,这让我深思,保护孩子们的视听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涉及到每个家庭、学校、社会,我们都应该主动构建健康高雅的音乐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拥有音乐的耳朵,诗的心灵。
· 高雅琴老师:听过德音老师的课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对我激励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变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多聆听、多感受国学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熏陶;平时的校园广播中,也多播放一些适合孩子们听的传统音乐,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得以释放身心带来的疲惫。
同时,兼任语文老师的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国乐,平时的朗诵中配上我们的国乐,课前课后播放我们的国乐,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中国传统音乐能很好的融入我们的课堂,也能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喜欢上、爱上我们的国学音乐,真正做到以乐养正,以乐育人,为教育铸魂!
· 段美玲老师: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为一体,从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见证着音乐对于文学的影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将音乐融入在自己的课堂当中,让学生在感受音律美的同时,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各方面兴趣,得到全面发展。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在将音乐融入自己的课堂当中,听了老师的讲解,更觉得自己所做不错,于无形中让孩子品味美,鉴赏美的能力得以提升!但细究起来,平时课堂上音乐的运用也仅仅只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而与其深层次的内涵却甚少触及。感谢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真正认识到音乐包含有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
2022年允中教师学园“乐教”师资课程
· 蔡伟贞老师:“乐者,德之华也。”美好的音乐,感人于心,动人于正,让血脉动荡,精神通流,从而平静心绪,洗涤心灵,端正人心。它让人智慧明静,心神安宁。面对当下网络流行歌曲、音乐盛行,好的儿童歌曲多年来没跟上,适合小学生唱的高品质的歌曲少,这样的现状,我想作为教师,还得要“既来之,则安之”。要把“乐教”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自己的课堂做起,把诵读经典和“乐教”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视听环境。让我们的学生有高雅的“音乐的耳朵、诗的心灵”。让他们“在‘听’中领悟世界”,“让生命因音乐而美善”。祈愿:天地人和大道生,移风易俗美德成。万物和谐自然美,人间共享德音声。
· 魏永茂老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由此想到,好的音乐一定是道与德的载体。幼时读过一书,书曰:鹰是天空的音乐。虽年幼不甚了了,但不妨赘续,曰:云霞是天空的音乐,鱼儿是水的音乐,白雪是高山的音乐,绿草是原野的音乐,船舶是海洋的音乐,灯光是夜晚的音乐,小朋友是家里的音乐……写完,得意非常,呈师,师大赞,命全班同学仿写。至今已三十余年,忽然发现当年竟非乱语。原来只要用心走进天地,天地到处都是音乐啊!不,天地本身就是音乐。怪不得老子爷爷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走进自然,走进国乐,领悟德音。从个人,从孩童,从今始,以礼乐经典,养性情,“明德日新,参赞化育”,从广阔无垠世界汲取养分,让天地精神、中国气质重回国民血脉,重建国民精神家园。
· 华科老师:此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是感觉非常痛心的!我们的国乐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竟然丢弃了这么久!而我们有多少学生是因为没有受到高雅音乐的影响,心灵缺失了太多的真、善、美,内心是浮躁不安的。是的,我们需要在有品位的音乐中去感悟天地精神,坚定我们的志向,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情绪,把华夏5000年的文明智慧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为传承生命之道,做文明的优秀传承者!
· 姜凤美老师:听音乐和欣赏音乐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慰藉、陶醉和寄托,一种美感,使人身心愉悦,快乐倍增。它是人们精神层面的一剂良药,能治愈痛苦,缓解压力,消除烦恼和疲惫,鼓舞干劲,振奋人心,调解情绪,还能改变性情,陶冶情操。做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乡村教师的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把音乐融入教学中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奋大脑,开启智慧,开发智力,使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接受更快更好,有助于身心健康,进步提升的空间更大。
· 常利菊老师:音乐所承载的价值不仅仅是考级,而是为实现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真正的幸福。当志趣提高的时候,我们会慢慢地发现心中的烦躁没有那么多了,是因为心境开阔了,可以接纳更多的事物。常常有人问我:“你做那么多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并且兼顾工作,你是怎么做到的?”是呀,这个问题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要问自己了,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超人,但是,转念一想,不就是这几年乐教练习的结果嘛。自从接触到允中文教院的乐教课程,我几乎从不听流行音乐,加上静定训练,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比较专注,心绪很少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因此效率也要高得多。成年人的学习力总归不如孩子们的好,我想,当国学雅乐真正走进孩子们心灵的时候,他们的专注力同样会得到提升,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能得到提升,因此,乐教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大法宝。
乐教可以渗透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国学经典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已经不陌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配乐来增强孩子们对古文经典的直觉感受力。只要在学校有广播响起的地方,都可以引进乐教,让孩子们在点点滴滴中熏陶,感受美的境界,拥有音乐的耳朵,诗一般的心灵,音乐有着无声的育人作用,因此,要巧妙地将雅乐嵌入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性情,完整的人格,从而让孩子们受用一生。
· 惠静静老师:听着古典音乐会让人有种轻松、舒畅之感,会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忘乎所以然。听一听音乐可以品一品生活的乐趣,现在教学整日繁忙,老师忙,学生忙,我想让“乐教”的理念走进我的课堂,让我的学生也能有片刻的轻松,让他们也能从音乐中找到“鸟语花香”的感觉,从而热爱语文,热爱生活。让他们也在悠悠鼓声中、笛声中领悟更多的智慧,启蒙心智,启发灵气,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有温度,有激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 李海侠老师:乐教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还可以净化心灵。如果一篇感人的文章配上一首相应的国乐,一定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相信其感染力是很强的。一首古诗配上一首国乐,在音乐中想象画面一定很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