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院士 | 真正的创新型人才不能只靠学校培养

5月12日,2023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创新型人才不能只靠学校教育来培养,还需要通过实践、交流、辩论和纠错来培养。”

以下为朱清时院士完整版演讲内容,经少量编辑、修改后发出。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兴来参加由余杭区委人才办、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共同主办的2023年“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感谢主办方的邀请。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突破性技术,不仅展示最新的前沿科技的成果,而且预测即将迎来爆发应用的技术,呼吁所有人共同关心这些技术,以及关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我认为这些对于我们国家的科技的发展、对于全人类的科技创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当前,全球的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在这个变革时代,站在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然而,我们也需要以更加自主、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加快推进原创性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效优质科技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我们的年轻一代中涌现出大批创新型人才。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点我们对什么是创新型人才的看法。

我本人是1968年大学毕业去青海当了一名工人,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开始从事科研工作。我们这代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亲身参与了把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从刚刚经过文革浩劫的、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的状态变成了今天的强盛。所以我们这代人具有一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

创新型人才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他们一般都博闻强识,不只专注于一个领域。这些人才在获得每一个知识的时候,他们都在问这个知识的依据。比如你告诉小孩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个小孩就应该想为什么是地球绕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呢?其实两个都有道理。

他们在需要某些新知识的时候,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多课外知识。我见到的我们这代人中间大学学的知识都不多,尤其是文革时期,所以我们绝大多数知识都是在工作中间学来的。

他们在面对怀疑和反对时,通常能够坚持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标志就是能产生出很多点子和主意,就是所谓的新思想。产生点子、主意和新思想还不够,而且这样的人才能够敏锐地判断出哪些点子值得深思下去并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真正的创新型人才不能只靠学校教育来培养,还需要通过实践、交流、辩论和纠错来培养。我们十年前在深圳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就曾经尝试过实施这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当时我们创办这个大学的时候讲这个理念,我们一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这代科技工作者尤其是搞物理的科技工作者都熟知的故事。

1953年,有一个科学家叫阿尔弗雷茨(Luis Alvarez(西班牙语),路易斯·阿尔弗雷茨,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参加全美物理年会,他是一个老资格的科学家。午餐时,他旁边唯一的空位上坐了一个年轻的博士后叫格拉塞(Donald A. Glaser(英语),唐纳德·阿瑟·格拉塞,美国物理学家,时年27岁),两个人就交谈起来了。

格拉塞告诉阿尔弗雷茨说,他很担心没有什么人会来听他的报告,因为他太年轻了,而且还被安排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演讲。阿尔弗雷茨说:“我也没有时间呆这么久了,你想讲什么呢?”格拉塞说:“我喝啤酒的时候看到啤酒冒气泡,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建造一个观察基本粒子的装置叫气泡室。气泡室里面充满了乙醚气体,一旦有粒子通过,气体就凝聚起来变成气泡了。”

一席话,这个年轻人的想法还没有做出来,阿尔弗雷茨就如获至宝。

回去之后,阿尔弗雷茨和同事立马动手,几年苦战,终于做成了液氢气泡室。这个气泡室比格拉塞那天说的原始设计改进了很多,把乙醚换成了液氢,大大增加了体积,其功能也不可同日而语了。观察基本粒子就是靠这样一个气泡室。

后来,196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给了阿尔弗雷茨而是给了格拉塞,因为原始思想是格拉塞的。阿尔弗雷茨在1968年因为发现了“粒子的共振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就是在我们年轻时候科学家们喜闻乐见,大家都喜欢说的一件事。今天我们期望在我们的年轻一代中间,有更多这样的创新人才出现。

最后,衷心祝愿此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所有青年人才们,能发挥你们的年轻、智慧、勤奋和钻研,共同为我们祖国的科技创新、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国家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

允中文教院转载发布

排版:嘉瑞

校对:嘉灵

审核:嘉禾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