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十季“精粹舞展”之一《青衣》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盛大上演。
“亚彬和她的朋友们”是亚彬舞影工作室旗下,由舞蹈家王亚彬创意并率领团队创作执行的艺术品牌系列,承载着“为中国当代舞蹈高品质艺术创作及优秀艺术人才搭建展示平台”的使命。
从“亚彬和她的朋友们”2009年第一季问世以来,十一年的时间里该系列原创舞作汇聚了中外一线编舞、舞美、灯光、音乐等专业领域二百名艺术家,创作出多台优秀作品。每季都是一次殚精竭虑的用肢体突破固有存在思想意识表达的极限挑战,以及前所未有的创新。
近日,“艺术+”专访了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亚彬舞影工作室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王亚彬。以下为访谈实录。
壹
关于“亚彬和她的朋友们” 第十季
贰
关于舞剧《青衣》、《世界》
王亚彬《青衣》剧照 摄影/刘海栋
艺术+:十周年之际在天桥艺术中心要演出舞剧《青衣》和《世界》那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段舞剧的亮点。
王亚彬:好,今年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十季,精粹舞展,在天桥艺术中心我们会上演系列一舞剧《青衣》,以及系列二全新舞作《世界》。舞剧《青衣》是在2015年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世界首演,到今天我们已经有80场左右的演出,这部作品是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老师的同名小说,我个人觉得我在一个特别合适的时候,遇到了这部作品,它不仅可以呈现出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这种执着追求,更可以说明了一个人心中只要有梦想,那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这部作品其实也代表中国舞蹈艺术受到文旅部的外派,出国参加过很多重要的艺术节的演出,比如说中意建交25周年,还有像美国匹兹堡首演艺术节,那么在美国匹兹堡首演艺术节当中我们也获得了2018年最佳舞作。
系列二《世界》是我和舞者们共同来完成创作的这样的一部作品,其实也是试图通过这样的一部作品让更多的观众走进舞蹈了解舞者的台前幕后,同时感受到在舞蹈的世界当中,沉浸于舞蹈这一门艺术形式的一个展现。我想在做这部作品当中,可能会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舞蹈的美丽和残酷。
王亚彬《世界》排练照 摄影/田旭东
艺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给你评价就是柔软流畅,极具爆发力的动作令人心碎,那青衣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这剧评价的例子,那在这表演之前请问您怎么调动自己的情绪在酝酿这个角色,台上的角色看着媒体和观众都很心碎,想问您演出之后的状态大概是什么样子?能不能以青衣为例,就是如何调动情绪,酝酿角色,那演出之后你的心态状态如何?
王亚彬:作为一名职业的舞者我觉得在演出之前,其实会给自己留一段时间让自己沉浸于这个角色之中,因为在这个表演的过程当中其实都是投入和忘我的,因为舞剧青衣,他实际上是将一个女艺术家的生命浓缩在这90分钟的演出里,所以我虽然角色以及剧情的推进,会将这样一个艺术家的生命的历程展现在舞台上,所以我觉得作为职业演员在舞台上每一次可以最好的一个状态,以及可以跟随着演出的这个发声去进行最为真诚的表演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艺术+:演出之后您的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王亚彬:演出之后我觉得他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角色里面慢慢走出来,因为在舞台上其实我们每一场演出都是全情投入的,那么在每一场演出的过程当中,其实都是全情投入的,是需要一个从角色当中逐渐跳脱回现实生活当中的这样一个过程,有的时候我觉得跟随着这个角色其实演出的多少场好像就衰老过多少次,但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物与角色最佳的一种融合和体现。
艺术+:毕飞宇对于您对这一部剧的创作也是给出了非常好的评价,大概意思就是说已经跳出了原书中的一个角色,已经形成了你自己的风格。那请问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咱们拿捏这个度,就是在创作的一个主线您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或者是融进了您的哪一些解读,可不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
王亚彬:其实对于这部舞作创作的前期,是花了很多的时间,一是来阅读小说,再一个是将小说的文本去改编成舞台的台本,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提取了最为主要的人物,同时建立人物之间的关系,选择了最为代表性的剧情,可以以舞蹈舞剧这样的一个艺术方式在舞台上进行呈现,那么在于我看来,其实我们对于这部舞剧的改变是站在一个对于人性关怀这样的一个视角,我们希望以这样一部舞剧去向世人呈现这样一个生命个体,对于内心梦想的一种追求和呈现以及。它的一种极致,因为我相信其实在每一个人身上多都或多或少的有筱燕秋就是这部舞剧女主人公的身影,因为每一个人他有自己所要追求的有自己渴望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希望我们将这部舞剧呈现的时候,可以鼓舞到更多的人,去对于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向前推进那么同时我们也在这部作品当中以舞剧的方式,以舞蹈的方式去向人们展现了筱燕秋这样一个艺术家内心的极度的张扬以及极度的,也向观众展现这样一位艺术家内心极度的张扬以及极度的一种克制。他实际上是一个矛盾体,也许这个矛盾体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叁
关于舞蹈与人生
王亚彬资料照片
艺术+:下面问题就是关于舞蹈与人生。无论小孩还是成人,他们都会觉得学舞比较难,而您从六岁就开始学舞,而且九岁就考入了舞蹈学院附中,六年之后又保送到舞蹈学院,那您觉得您的这个启蒙人是谁?就是说您在遇到学舞的过程中,遇到累的时候,或者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受伤的时候给您安慰的是谁?
王亚彬:我特别感谢我的舞蹈的启蒙老师,他是我生命当中的第一位舞蹈老师是李华老师。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我想她带领我进入舞蹈世界的这个特别开启我生命重要时刻的过程我是永远都会铭记的,因为小的时候刚开始接触舞蹈其实并不知道舞蹈是什么。作为六岁的一个小朋友,即便是有对于舞蹈的认识可能也比较浅薄。但是我当时在启蒙老师的带领下其实接触了很多的不同的舞蹈的形态,包括舞种,让我看到了舞蹈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义无反顾的爱上舞蹈艺术。所以我觉得她对于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当年报考北京舞蹈学院也是在她的这个大力的倡议下,她觉得我在未来一定能成为一名非常好的舞者舞蹈演员,她特别希望我可以从事舞蹈专业这样的一个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和他的交流,一直到她的去世我想她其实对于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她作为一名教师,对孩子们舞蹈的启发的一种重要性,以及非常棒的教学的方法。
以这个专业的或者说是以职业生涯走到现在,其实给予我帮助的人非常的多,并且近的周围的舞者、合作的艺术家,包括家人还有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学院里头特别重要的老师,我想舞蹈的这个过程其实每一次向创作都是集体智慧的一个凝结,生命力也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人。
艺术+:现在回想起来您小时候练习舞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什么?
王亚彬:小时候练习舞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知道舞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记得我们在九十年代初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李华老师邀请了东方歌舞团印度舞专家张均老师为我们来教授印度舞。那印度舞是需要很多半蹲和全蹲的训练,对六七岁的小朋友而言,其实我们并没有太高的技术方面的培养,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关于腿部大量的训练,我记得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夏天尤其在暑假,有很多次都在这个排练场里进行练习,这个穿的小背心前后都已经完全的湿了。我当时觉得舞蹈确实是一项可能集体力和脑力并用的这样一件事情。
艺术+:那对于即将踏上舞蹈学习之路,或者是已经在这条路上走着的学习者对他们的家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王亚彬:我觉得要是一个小朋友具有舞蹈天赋的话,并且他非常喜欢舞蹈这艺术形式的话,我觉得家长可以勇敢的送小朋友去进行这个舞蹈的专业的训练,那当然无论什么情况下我想小朋友的兴趣和热爱这个是最重要的。
王亚彬《扇舞丹青》资料照片 摄影/王小京
王亚彬《扇舞丹青》资料照片 摄影/刘海栋
艺术+:您在17岁的时候《扇舞丹青》获得全国舞蹈比赛表演的金奖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您可不可以回忆一下,当时在打磨这部作品以及排练演出前的情景是什么?真实的情景是什么?
王亚彬:对,17岁获得第五届全国的比赛表演金奖,就是通过《扇舞丹青》这样的一个作品,我很感谢我的编导以及北京舞蹈学院,那么在参加比赛之前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来打磨这支五分钟的作品,当然训练的过程是非常的辛苦,经常一个作品的连续要跳很多很多遍,那实际上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这些老师们编导们我觉得虽然说是非常的严苛但是我想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我自身的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和影响,那实际上对于我来讲17岁去和其他的已经成为职业舞蹈演员同台竞技,因为17岁那会还只是个学生,当然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对于我来讲比赛的那个过程其实还是挺享受的,因为参加比赛在舞台上只需要跳一遍,日常的训练当中你可能要跳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所以在比赛之前,我其实还是可以有一个非常轻松的心态,因为将这一遍完成好我的任务就结束了。
艺术+:英国《泰晤士报》曾经这样评价说,“在所有的舞者当中,王亚彬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号召者与核心优雅以并充满力量!”我想问一下优雅和力量您是怎么历练已经展现出来的?
王亚彬:我想可能有一些禀赋是天生的,但是我觉得后期的影响尤其是舞蹈前辈们对我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包括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这个整个的经历和学习的这个环境,舞蹈当然首先让人想到的印象就是优雅同时也充满力量,那实际上在我们整个的舞蹈的进程当中,其实是在一个不知不觉的一个过程当中,逐渐被塑造成一个同的一个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个体,那当然个人对于舞蹈艺术的一种审美或者说是眼光也决定了你的风格和特点吧。
王亚彬在天桥艺术中心为观众做工作坊资料照片
肆
舞蹈受众的培养特别重要
艺术+:请您介绍一下作为一名舞者您的日常一天的安排是怎么样的?
王亚彬:对于舞蹈演员来讲,其实是最为辛苦的,因为我们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专业的训练,基本上每天要有集训课,就是维持身体最基本的一个身体的能动能力。那么接下来有着不同作品的排练日程。我们从小到大几乎都是长在排练场里的,我们会在排练场里度过绝大部分的时间,花费绝大部分的精力。
艺术+:您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了硕士研究生,这一段学习对你后来的舞台表演艺术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王亚彬:我个人觉得作为舞者也好,或者说逐渐在拓展不同的身份比如说编舞制作人,实际上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涉猎以及深入了解其实对于创作本身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同时可以在表演方面包括视觉方面我觉得有着更多的启发和融合,因为我从来都觉得舞蹈的创造性活动其实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也愿意为具有创造性的舞作去吸收更多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内容。
艺术+:您是经常到国外一些剧院或者演出以及有很多艺术家合作交流的,那从中您也学到一些好的经验,可不可以介绍一下您的印象或者体验比较深刻的是什么样的?
王亚彬:我们确实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带着“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走到过世界上很多重要的艺术界和剧场的演出季进行表演,我个人觉得对于舞蹈受众的培养其实是特别重要的,舞蹈这样的一门艺术形式在于我看来是最高级的同时也最具有国际化的。让更多的让大众去了解和接受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培育舞蹈的受众和土壤,因为艺术尤其舞蹈艺术其实它是一种具有公开性的与公众交流的这样一个艺术活动,尤其是舞蹈的现场演出。
实际上最好的演出也是需要受众也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欣赏。只有这样我觉得才有更多的人了解舞蹈,接近舞蹈。其实舞蹈也不应该是在象牙塔内,它应该更多的走向观众。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做过很多的工艺讲座,包括工作坊,其实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这样的艺术形式,并且喜欢上它。
采访、编辑:赵萍萍
视频拍摄:王乾
视频编辑:相天琦
文章来源于网络
允中文教院转载发布
排版:嘉瑞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