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彬老师 | Tue.专访:ENB邀请的首位中国编导

一场中国和世界的对话,一次古典芭蕾和当代的碰撞。为了一个特别的舞蹈计划,亚彬大年初二就到了英国,每天和舞者们的排练时间都在4、5个小时左右。4月13-16日,作品将在英国赛德勒斯威尔斯剧院首演。

Ksenia Ovsyanick and Fabian Reimair in rehearsals for Yabin Wang’s M-Dao as part of English National Ballet’s She Said. Photo:copyright: Laurent Liotardo

缘起she said

这个名为“she said”的舞蹈计划启动于两年前,意在发出女性编舞声音。女性编导在舞蹈中曾是一支非常主要、富于探索的群体,无论是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中的几位创始编导,还是玛莎·葛兰姆或者皮娜·鲍什以及她们身后的两位女性编舞。但女性编舞到了这个年代,能活跃在舞台上的尤为鲜见。对此,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女性编舞驾驭舞台和舞者时与男编舞比较缺少力量,因为很多现代编导在训练时会非常强调肢体和肌肉的训练,因此使得他们的作品在舞台上充满运动感和激烈,另一种说法是说面对男性编导的竞争压力,女性编导是因为能够不断突破自己边界,同时更具创意因此更适合在编舞上和男性编舞比拼。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塔玛拉·罗霍 (Tamara Rojo)此次创意并委约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编舞创作,就是要从根本上回应这种说法,青年舞蹈家及编导王亚彬名列其中。

She Said三位编导(从左至右):Annabelle Lopez Ochoa, Aszure Barton and Yabin Wang  图片来源:ENB官网

这是亚彬第一次接受国际委约创作,也是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第一次邀请中国编舞,“肯定是个不小的挑战。‘亚彬和朋友们’系列做了7年,但这还是第一次尝试融合古典芭蕾元素的舞蹈创作,也是第一次和古典芭蕾演员们合作。我还特意买了足尖鞋,虽然之前对芭蕾的训练体系并不陌生,但并非专攻,还是很多年前在舞蹈学院业余时间穿过足尖鞋。我需要切身的了解不同舞种,去体会需要的素材才能更好进行编舞创作。”
酝酿了两年的She said计划从去年12月正式开始筹备,彼时亚彬正在舞剧《青衣》的巡演,她和剧组的小伙伴一起试了素材,也尝试在足尖上舞蹈的可能性。“我一直都很喜欢古典芭蕾。喜欢在足尖上的优雅,特有的古典芭蕾的高贵、舒展和轻盈。”

就在这个星期,亚彬在计划中的编舞作品就要进行技术合成,这是检验舞台想法是否可行,作品概念是否能完全呈现的关键。整个作品虽然还未揭开神秘面纱,但关注度已经不可小觑。因为作品的排练视频在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官网上发出来之后尚不足十天,浏览量已经超过九万。这是难得一见的数字,足见该项目的影响力,而且she said 的演出基本提前一个月左右票就已经售空。首演剧场和亚彬也颇有渊源,那是赛德勒斯威尔斯剧院,亚彬的《生长》就是在那儿演出的,获得英媒极高赞誉,那里也是世界当代舞演出相当有名的剧场。

古典质感当代呈现

古典芭蕾有着森严的法度,有着世界称道的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这在人体解剖学上是得到公认的。正因如此,古典芭蕾呈现的质感也和现当代舞有着天壤之别。但技术表现和美学追求方向的差异,并不会阻挡舞者艺术创新的探索。相反,能够接受新事物,并不断用来自另一领域的艺术滋养自身,正是一个舞者或者编舞不断成长的要义。

官方宣传图片  She said Photo: Jeanette Kakareka © Perry Curties

事实上,此次发起计划的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已经拿到了“out standing”奖项,“这大概可以翻译成‘突出’或者‘先锋’,他们在做古典芭蕾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做当代舞和新的创作方向,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而不至于用古典孤立自身的艺术价值。”亚彬说。

亚彬作品的题材选择也颇有深意。“我从希腊古典悲剧《美狄亚》获得灵感,这是一个在文学史上是很重要的女性形象,最终舞台上表现美狄亚,一只脚穿足尖鞋,而另一只是光脚,这对芭蕾演员也是挑战,要在平衡中完成动作,也要不断超越平衡。”

现代芭蕾《M-道》,其中M正写可代表男性,反过来则代表女性,而其中的“道”则反映了面对世间一切的思想方法中间蕴含的规律和法则。特别是通过为西方人所熟悉的《美狄亚》所表现的两性矛盾对立到极致时,对所有人们固有的“经验思维”的反思,引起人们对其中之“道”的追求。亚彬说:“我在作品中只想表现作为女性编舞在性别中立的角度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角色给这个作品带来的表现力。不去过多考虑他们的性别,描述的是人的感受,而非男人或女人的感受,是想表现出人类关心的人性的主题。我想要诠释的女性角色有她强悍坚硬的一面、脆弱柔情的一面,这个角色大多是很有力量的感觉。”

文化理解更有助于技术学习

每一位舞者的艺术发展都有自己的“根”。“我的根就在中国古典舞,尽管专注于当代舞创作,呼吸和动作、身体表现和韵律,更为明显的还有‘圆’的使用,你知道中国古典舞是很讲究‘圆’的。”亚彬说,古典舞中会发现舞蹈中最常出现的动作是划圆,最常出现的曲线是圆。圆是其运动的核心规律,虽然舞者走向、动作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在划圆,在划圆的同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也都呈现圆的感觉,用气动带动律动。一系列经典的古典舞韵律,会融合进当代舞。

与亚彬合作的7位古典芭蕾演员对中国古典舞非常好奇,“我会他们介绍中国的太极,身体的各种韵律,我还给他们做了workshop让他们知道中国古典舞是从哪儿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文化都会有所介入,让他们感受中国的古典舞,有意思的是还会带他们感受太极推手、站桩等等,让他们从中国文化,背景上有所认识,这些理解是必要的。”在亚彬看来文化的理解其实更有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编舞不能什么都不讲,只简单粗暴要求演员带到什么样的技术,呈现什么样子的舞蹈形态。文化角度来启发技术。如果表达和意境都领会了,其实技术不是问题。”

官方宣传图片 Photo: Jeanette Kakareka © Perry Curties 

对演员如此,对观众同样。当代舞可以被理解远不仅仅是内容,更是表达情感。而国内观众习惯的审美方向是总想先弄懂了舞台上想说的是什么。这种固执让当代舞一直非常小众。

此次亚彬作品《美狄亚》是一个25分钟的完整作品,“她一定不会像戏剧那样具象,这是舞蹈艺术本身决定的。但是我们在连排的时候,我的演员们也会入戏,情感丰厚让人无法自拔。”从《青衣》已经看见王亚彬特有的舞蹈质感。西方的是宣泄情感,而东方的表达很多不需要说出来,但是已经在那里了,其实是非常浓烈的。一个宣泄,一个内敛,一个强调外化,一个着重收回。

“这次工作让我开放了很多我更好了解一些方式和西方舞者团体进行沟通,在这个层面让我自己更专业了一些。同时也知道了怎么更好的沟通,之前从来没有芭蕾元素,之后的创作也会融合进亚彬和朋友们的作品中,未来还会参与古典芭蕾创作的当代舞。”亚彬说。
排练的间隙,她几乎走遍了伦敦的所有博物馆,泰特的现代美术馆、皇家美术学院、国家美术馆,“简直逛到脚疼”。亚彬从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看展览,“亨利摩尔的雕塑展,意大利的古典时期的绘画,雕塑等等都会去看,艺术是共通的,除了舞蹈之外更多去放宽视野,尤其在当代领域,任何都可以成为启发创作的元素。” 

 

文章来源于网络

允中文教院转载发布

排版:嘉瑞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