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元典辅读 | 德音老师:《〈大学〉之道,觉者之路!》-陕西科技大学讲座通知

“古往今来,所有求道者的不二法門:

知-止-定-静-安-虑-得

古往今来,所有仁者的共同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我把西方哲学、儒、佛、道的经典有了一个大概的钻研,然后第一眼看见《大学》时目瞪口呆,它居然如此深刻!短短的1700个字,不光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所有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更有我们对生命宇宙的终极认知。

从04年开始《大学》这本经典是我讲的遍数最多的,可是在给同学们讲之前,我还是提前两周又开始温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实在是无法言语!”

 ——德音老师2010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觉者之路,《大学》坦途”讲座录音稿

国学工程近10年来,已走进40多所高校开展过大型讲座及活动,援建的22所高校国学社团也已成为校园高雅风尚、文明自觉的典范,举办过的高校专题讲座320场之多。一路走来,国学工程坚持以“明心实证、做人做事”为根本宗旨,已逐步成为当代精英学子修身进德、终身体道的校外国学院!

   2004年至今,德音老师十数次走进高校辅读元典之《大学》,场场精彩讲座醍醐灌顶、历历在目,同学们最真实的感悟和成长也最为珍贵。数以万计的高校学子因此而远离迷茫、找到人生方向、走上修身自觉之路,奠定一生安身立命之基!

   2015年11月4日,影响数万学子修身正心的讲座再次到来,同学们莫要错过

念之力、意之妙、心之愿——

正心修身,《大学》之道

德音老师

讲座时间:11月4日(周三),19:00开始

讲座地点:陕西科技大学未央校区 教三101

让我们看看听过讲座同学们的心得与成长:

2010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大学》讲座,国学社同学心得:

学员心得

来春荣:一场讲座让我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就是努力突破自己的心量,怀着一颗恭敬心做一个坦荡荡的人。“敬人如同敬己”,怀着一颗对万物的恭敬心,怀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去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做到不自欺也不欺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相信坚持与至诚的力量!

柏正瑞: 这场国学讲座让我如痴如醉的回味着,恭敬的听德音老师讲一堂课,站了三个多小时,却丝毫没有感觉累。老师用“气吞山河”四个字告诉我们,人要培养一种博大的胸怀,人的胸怀博大了,自然会产生智慧,养吾浩然之气。老师还说,对于那些将信将疑之事,要保持一种“保留疑问但不否决的态度”,这种谦和、谦逊才能时刻有上进之心,去探寻和思索。人的一生应当是“自强不息”的一生,学知识练功夫修涵养,都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为了让子孙更好的生活。

 刘妍:德音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问自己五个问题:

1. 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 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是什么?

3. 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4. 我是谁?

5. 我从哪里来?

这些看似容易实际很难回答的问题,渗透的人生哲理远不是我们所写的答案所能包容,而我回答这五个问题,并非追求在某一刻写出答案,而是通过它来警醒自己,唤醒自己的梦想、追求、人生以及价值……《大学》之道是一条觉者之路,它超越一切表象界限,直入本真。所有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青年一代,何不用我们的智慧,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严美宁:当德音老师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时,我的内心受到一种震颤,我从不怀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也从未放弃过对它的追求,但在此刻,德音老师用她的气质和魅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仿佛在一瞬间心灵找到了阳光。“道”悟为山,站于高山上,俯视自己,参悟自己,或许我们的人生不是最壮丽的,但一定要是最问心无愧、最真诚的,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不渝的追求。

邓东冬:回想这些年,犹如机器般行走于世,少有意诚,更难心正,因为内心漂浮放不下。德音老师的讲座让我明晰的找到了心灵的共鸣,那一瞬的眼眶湿润,那一刻的激动欢悦,给日渐干涸的心灵注入了活水,契合了内心深处的呼唤,让我看到未来的路!在听了德音老师甘之如饴的讲座后,我更要去改造自我,平复不安,夯实基础,涵养德性,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魏佳贝:好一句“儒道同根”,好一句“东方圣,西方圣,此心同,此理同”。儒道都在捍卫着一个“人”字,让觉者知道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一念迷即凡夫,一念悟即圣人”,做人是最伟大的工程,而这项工程又分两部分来完成,修身和修心。身与心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认得我心,心正则身修,则无愧于天地。

郭敏:德音老师在讲座中有一句话让我为之震撼,我想这句话必将影响我以后的人生。老师说:太极拳者站有根,而我们人的根就在于德行、德心,也就是《大学》中所讲“正心诚意”。

易诗卉:天下之大做于细,天下之难做于易,治国平天下是大事和难事,所以首先要从身、心、意修习之。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心开始变得浮躁,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平静下自己的心灵,我们真正的行动才是获得真知的开始。

刘旭:“所谓诚意者,毋自欺也”,诚意是自修之道,进德之基。我们要做到不自欺也不欺人,要护惜本心,慎于独也。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能坚持原则和道义,是否没有放任自己的思想世界,而真正做到正心诚意。“修身在正其心”,正心是保持内心的中正,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个人好恶所左右,不受私欲的支配。君子要追求内心的修养。我们要不断沉淀自己,就像德音老师所说“克服欲望比实现它更快乐”。

侯美莹:“不要轻易下结论”,德音老师的这七个字再加上引导,让我蓦地拥有了一种灵感,难以言喻,从未有过这样清晰的感觉,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灵感,让我突然间可以用完全不同于往常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我是谁,我从何而来……

杜有维:听完讲座,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念——用无比虔诚的心态和敬意,去接近伟人的思想,正如老师所说,大凡圣人贤人,往往不在意,也不需要我们的敬意,但是我们却又很有这样做的必要,原因就是,敬奉伟人,不是为了伟人,而恰恰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心。

权娇娇:讲座听罢,我为四年的大学找到了新的目标:提高思维品质、心理素质和性情品质。

刘谦:讲座让我认识到“正心”是根本的“正本清源”,在如今“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环境下,“正心”有着多么大的意义,这是德音老师送给我们打开《大学》之门的金钥匙。

陈增海:德音老师的讲座,让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让我对大学及未来的生活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是一场智慧的启迪和人生的指引。对于国学思想我们不该只停留于宏观了解上,更应该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当我们困惑时,它给我们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法;当我们畏惧退缩时,它给我们力量和勇气;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它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并赋予我们接受挫折的胸怀和重新来过的信心,所以,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让优秀的国学文化成为我们心灵的航灯,成为我们生命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器。

武珂:“惟止能止众止”一句使我对浮躁有了好的应对方法,一个人只有做到内心的宁静,才能与外界的浮躁隔离开,才能使周围人受到自己的影响而慢慢安静下来。

陈轲:德音老师从寥寥数语的经典中剖析出深刻的人生至理,延伸到哲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领域,让我大开眼界,经典存在于几千年不衰自有其道理,要实现自我更要正心诚意,自强不息,坚持“见贤思齐”的做人准则。

分享您的感悟与成长,它会成为一种能量照亮更多人!

期待您聆听讲座,期待您真实而精彩的心得。

 

讲座之前再次回顾和温习之前的讲座精华:

 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12月

西安交大国学社第十一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国学工程、德音文教的负责人德音老师,引领大家解悟《大学》之道,体会修身要领。

国学学习最根本的一点是研读元典并在日常做人做事中身体力行、用心体会。方向明确而清晰,可是面对艰深的古文,身处物欲膨胀、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年轻人要想卓然坚定地修身进德,也确需一番魄力,更需要智慧的引领、美善的感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篇即是全篇的核心,而接下来“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证功夫是所有内证修养提升的必由之路,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真有成就者都是或深或浅地实践着它,德音老师着重详解了由明理之“知”到安然而“止”的重要性,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真修养、真功夫颇为不易!正所谓知易行难,但是经过真正反求诸己的自我净化,做人才有了起码的基础,人格的升华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严谨而精进的自律与自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两千年来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旨归,至今依然富有光辉熠熠的启迪力量。《大学》的主体篇章对之进行了详细阐述。

德音老师特别讲到,中国文化的天下观对青年人开拓胸襟、提升视域有着莫大的益处,爱国主义绝非狭隘的民族主义,大学生爱国要尽量避免一时激情下的非理性行为和盲从随众的幼稚倾向,承担起建设一个文明富强国家的责任才是我们的使命和本分,这一切甚至需要从最简单细微的文明教养的自觉行为做起,从国家文明形象的树立,到各行各业诚信敬业精神、社会责任重于个体利益的普遍社会风尚的形成等等,这些都是每个爱国的中国人应该去身体力行的。

德音老师提醒到,奶粉中添加了有害物质尚且可用化学手段检测出来,精神产品和服务的毒素该怎样检测呢?大学生应该主动自觉地保护自己的视听环境,善于选择富有智慧内涵和正面价值的精神营养,主动自觉地过滤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介传播的包括音乐、影像和文字在内的不良信息。

为了详述中国文化的天下观,德音老师还点出《老子》中“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执大象,天下往”和《易经》中“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圣人以美利利天下”等经典语句为大家贯通明解。经典就是经典,寥寥数语,真可谓微言大义,中国文化的意象思维、义利观、本体论、主客一体的特征在其中都有深刻呈现,而且文句如此和雅大气!使同学们对国学的要领与特质了然心悟,深奥的文字不再显得遥不可及,宏阔的气象或多或少有所领会。

天下意识与苍生情怀是密不可分的,德音老师指出,在这个前提下,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才能发挥出它的正面价值,避免因个体利益、眼前利益而发展出有悖人伦、伤及民生长远利益的事。当代大学生,无论将来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在何种职位,都要努力培养自己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兼具的素养,都要牢记我们的天下意识与苍生情怀,人类的长久福祉应是我们不变的方向。

要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这几项便是重要的基本前提。怎样在尘境中大安身心?怎样在人天道上彻悟本来?万象纷纭,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口意六根不断地追逐这些表相的现象是永无尽头的,所谓“万法归一”,就是要收摄身心,沉心静气,尝试在如浪头般流动不歇的心念河中,“截流而过”、归于本真,渐渐“会万物于己”。

如此,德音老师举例启发大家分清“我”与“我的”,自净其意,不受外惑。“自力”和“他力”,“一”与“多”,“能”与“所”这些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在讲述中一一点明,消散了大家许多混沌迷茫。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几乎是世间常态,只有“惟精惟一,允执阙中”,真正正心诚意,时刻警醒并善用其心,才能最终心安成人。“我们自己的境界,决定着我们所看到世界”。所以,一句话:反求诸己练内功!

寒冬时节,这样的讲座却使人如沐春风。“安身立命”,“回报苍生”,让我们共同力行大学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4月

每一次来到人大讲学,德音老师都将国学的光芒播撒,将真正的文化精神深入到人大学子的心中,启迪着无数学子回归本源,修身正心。

讲座开始德音老师首先对当今“国学热”现象表达了见解,指出现在大众对于国学的热情更多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表层,缺乏深厚的根基,而挖掘中国文化真正的精神,我们更需要从根源上、从阅读元典入手,这才是“源头活水”。另外,加强道德修养,培养个人的“体道”生活,以通向圣贤境界,应该是我们正当的生活选择。

讲解《大学》德音老师首先从四纲、七证、八目入手进行了诠释,并且强调对于现在人的修身实践,真正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对于“七证”中对“止”的深层把握上;与此相关联的,“八目”的核心则应落实于“正心诚意”,给了很多在场同学深刻的启示。

《大学》“内圣”,含义颇丰,德音老师尤其对“心不在焉”的独特有力:只有心不在世俗表象之上,不为外尘所黏着,直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本心不乱,妄欲不起,我们才能真正宁静超然!

 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12月

 德音老师围绕《大学》的四目七证八纲,讲述了当代大学生正心诚意锤炼人格的修身要领。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会场座无虚席,同学们或席地而坐或倚墙而立,都在被智慧所引领、美善所感召,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也是本年度“国学工程”援助陕西科技大学的第五场大型讲座。

德音老师以“内圣”为主线展开讲述,从明理之“知”到安然而“止”,指出真正的悟道在知道我心,在体悟“第一念”。中国文化属于灵感思维,“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我们要在直心的道场塑造出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经过严谨而精进的自律与自省为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磨练意志品格,创造出最美的心之风景。

德音老师着重讲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几项修身的重要基本前提,传授“君子慎独”,慎独需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的意志,告诫我们无论做何事成何道,在做到格物、致知,有了智慧后,一定要诚意、正心,恭敬万物,才能真正在万象纷纭、物欲浮躁的尘境中大安身心,在人天道上彻悟本来,善于选择富有智慧内涵和正面价值的精神营养,进而归于本真,不受外惑,自净其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的外王之道,是两千年来对国人影响至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旨归,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依然富有光辉熠熠的启迪力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文化的天下观怀有的大气魄,当代青年无论从事何种专业都要心怀天下,经邦济世,不断开拓胸襟和视野,从点滴处身体力行,提升大智慧和真境界,承担起传承文明、建设国家的使命。

德音老师熟捻于心的经典名句也成为我们的人生格言,《易经》中“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阐释着心物一元之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论证着养生首在“正心”;“收摄六根,转识成智,善用其心,心想事成”、“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让我们不追求虚妄和物欲,感念心的力量;“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突破心量,升华心境”指引我们不断突破,练就包容万物的大心胸。句句都是寥寥数语而微言大义,将中国文化的意象和灵感思维、整体观、本体论、主客一体都深刻呈现,使同学们对国学的要领与特质了然于心。

德音老师的谆谆教导更是精神和心灵的营养,在同学们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消散了许多迷茫与无知,指引我们身体力行去践行明德修身的大道。

 

允中文教院教学部发布

版权属于允中文教院

排版:嘉瑞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